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官交子

北宋时期,社会经济发展迅速。在越来越频繁的商品交易活动中,货币流通量不断加大。唐朝天宝年间,政府每年只需要铸造三十万贯钱币即可满足流通需求。到了宋太宗统治时期,这个数目上升到了八十万,并且每一年都在不断增加。等到宋神宗统治时期,为了满足商品交易的需要,政府每年要铸造六百多万贯钱币,与北宋初年相比翻了好几番。但尽管如此,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货币短缺的情况。 在这样的情形下,纸币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必然。北宋初期,在四川流通用铁铸造的钱币,因为铁的价值过低,单是购买一匹布,就需要支付大概五百斤铁钱。这样的交易,可想而知有多麻烦。当时放眼全国,最需要纸币的就是四川,后来纸币最先出现的地点也正是四川。 中国的纸币发展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。汉武帝在位期间,连年征战,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。于是,汉武帝下令发行了一种“白鹿皮币”,以缓解财政困难。“白鹿皮币”,顾名思义就是用白鹿的皮制造而成的。汉武帝规定,一张白鹿皮币可以抵四十万钱。然而,这种白鹿皮币并未像真正的纸币一样进入市场上流通,其使用范围仅仅局限在贵族之间,因此只可以称它为纸币的雏形。 到了唐朝中期,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。商人到外地做生意时,往往需要携带很多钱币,不仅很不方便,而且在安全方面也得不到保障。这时,“飞钱”应运而生。使用“飞钱”的方法很简单,商人只要先去政府开出一张证明,并在其中注明钱币的数量,以及自己将要去的地点即可。这张证明就是“飞钱”,商人们拿着“飞钱”来到外地,就可以去当地政府取出自己所需的钱币,进行交易。不过,“飞钱”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,不具备真正的货币的职能,究其本质,只能说是一种汇兑业务。到了北宋,“官交子”出现,纸币才算正式面世。 北宋年间,统治者在统一全国的同时,却没有统一全国的货币。当时,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,只能使用铁钱;在少数地区,只能使用铜钱;另外在极少数地区,既可以使用铜钱,也可以使用铁钱。各地严令禁止将当地的钱币流通到外地,纸币的出现对这条禁令的实施显然大有帮助。 纸币出现在北宋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连年的战事导致国库空虚。为了弥补财政赤字,政府只能发行纸币。 然而,一开始“交子”的出现完全仰仗那些商人,政府并没有介入。“交子”的发明者是北宋的成都知府张咏。商人们在使用“交子”的过程中,获得了很多方便,于是自发将其推广开来。 北宋建国之初,“交子铺户”就已经在四川成都出现了。商人可以将钱币存放在“交子铺户”中,换取一张证明。日后提钱的时候,就以这张证明为凭证,不过作为存钱的一方,商人要支付三成的保管费。这种“交子”显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纸币,说它是存折更为恰当。宋仁宗在位时期,首次由政府正式发行了“官交子”,这才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纸币。直到六七百年以后,类似的纸币才在欧美等国出现。仁宗时期的“官交子”只有两种面额,一种是五贯,一种是十贯。其后,“官交子”的面额不断发生变动。 在发行“官交子”的早期,北宋政府的态度相当严谨,一方面严格控制纸币的发行数量,避免通货膨胀;另外一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对纸币的流通实施监管。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,“官交子”面世之初,流通十分顺畅。到了北宋后期,统治者无能,不计后果地滥发“官交子”,以掠夺百姓的财富。这段时期,“官交子”的发行数量一下子膨胀了近二十倍,在流通过程中迅速贬值。这个例子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。纸币本身不具备价值,它的价值只是由政府强行赋予的。政府要想避免纸币贬值,通货膨胀,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,就必须要严格按照金融规则来发行纸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