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沆锻炼君王

宋朝李沆(文靖)当宰相时,每天拿国内水、旱灾及盗贼的事情奏知皇上(真宗)。副相王旦认为,小事不必烦劳皇上知道。李沆说:“我主年少,应使他知道国内艰苦困难的事情。不然,血气刚强,不是留心声色犬马之事,那么就会大兴土木、兴兵动武、祈祷祭祀。我老了,看不到这些,这是参政(王旦)你未来的忧愁所在。”

李沆之人物评价:

总评

李沆作为北宋太宗、真宗两朝的名臣,有“圣相”之美誉。史赞其为相“光明正大”,李贽在《藏书》中将其列为“忠诚大臣”,王夫之称其为“宋一代柱石之臣”。他以清静无为治国,注重吏事,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,这对于稳定宋初的内政外交、抑制奢侈、安定民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历代评价

李炳:此儿异日必至公辅。

赵光义:① 李沆、宋湜,皆嘉士也。② 李沆风度端凝,真贵人也。

马亮: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。

赵恒:① 卿真长者矣。 ② 沆为大臣,忠良纯厚,始终如一,岂意不享遐寿!

王旦:李文靖真圣人也。

张咏:吾榜中得人最多,慎重有雅望,无如李文靖(沆)。深沈有德,镇服天下,无如王公(旦)。面折廷争,素有风采,无如寇公(凖)。

杨亿:圣作物睹,帝赉元辅。如鼎三足,犹天八柱。翊宣大猷,康济庶务。兖职有阙,仲山是补。显允相国,光弼大君。谟明亮采,师古。道类矢直,政无丝棼。百工时乂,九流洞分。公德如风,孰不霍靡。公言如兰,人斯服媚。文成典谟,学探《象》《系》。呜呼!彼苍胡不慗遗?公心如秤,重轻诚悬。公道犹龙,钻仰弥坚。功熙帝载,识穷化源。哀哉哲人,胡不永年,它人蹄涔,可以揭厉。公陂万顷,涵泳无际。它人陒垣,殆见室家。公墙数仞,德音孔遐。公掌大钧,平章百揆。思职忧边,匪躬尽瘁。哲人其萎,二竖生沴。桃茢临丧,礼优賵襚。公辅大政,高朗令终。易名赠秩,褒德显庸。十世犹宥,九原启封。卤簿赐葬,都城辍舂。马悲鸣兮车结辙,弩矢驱兮班剑列。灵輀驾兮祖奠彻,铭旌飘兮楚挽咽。伊人生之共尽兮,唯大名兮不灭。邙之麓兮洛之涯,泉台阆兮陇树微。宿草短兮朝露晞,苍烟暝兮夕鸟飞。苟逝者之可作兮,非我公兮曷归?

利瓦伊:往以硕望,宾于东朝;洎翊天飞,首登宰府。咸平之治,实着嘉谋。以方正端朝,以严重镇俗。始终待遇,冠于一时。

司马光: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,治居第于封丘门内,厅事前仅容旋马,或言其太隘。公笑曰:“居第当传子孙,此为宰相厅事诚隘,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。”...呜呼!大贤之深谋远虑,岂庸人所及哉!

欧阳修:宰相没二十年,能使人主追信其言,以何道?

苏轼:陈执中俗吏耳,特以至公,犹能取信主上,如李公才识而济之无心邪?

刘安世:① 本朝名相固多矣,然最得大臣体者,惟李沆丞相。 ②沆在政府,无补报国,惟四方所上利害,一切不行耳。...此大似失言,然有深意。且祖宗之时,经变多矣。故所立法度,极是稳便。正如老医看病极多,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。且其法度不无小害,但其利多耳。后人不知,遂欲轻改,此其害纷纷也。

胡安国:李文靖淡然无欲,王沂公(王曾)俨然不动,资禀既如此,又济之以学,故是分地位人也。

叶梦得:李文靖公沆为相,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,尤不乐人论说短长附己。

王称:李沆、王旦相继相章圣(宋真宗),君臣俱欲无为,上则阴阳和风雨时,下则水土平草木茂,外则便鄙不耸,内则比屋可封,真得宰相之职矣,而沆犹日奏水旱盗贼之事,以防人主侈心,其先识远虑盖如此。

王十朋:我太祖太宗,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。真宗仁宗至于列圣,守我宋之家法者也。先正大臣,若范质、赵普之徒,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。在真宗时,有若李沆、王旦、寇凖。在仁宗时,有若王曾、李迪、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之徒,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。

叶逋:①故李沆、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...以谨守资格为贤,名重当世,...而李沆十数人者,以守资格得名,而其时亦以治称。②守资格以用人,无若李沆、王旦、王曾、吕夷简、富弼、韩琦、司马光、吕公著之为相,然考其功效,验其人才,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。

洪迈: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,云:“以此报国。”此六七君子,盖非扬己取名,瞭然使户晓者,真名世英宰也!岂曰不事事哉?

《朱子语类》:① 李文靖只做得如此。若有学,便可做三代事;真宗晚年岂有如此等事!② 谈苑说李文靖没口匏事,极好,可谓镇浮。然与不兴利事,皆落一偏。胡不广求有道贤德,兴起至治也?

吕中:① 盖自李文靖(李沆)、王文正(王旦)当国,抑浮华而尚质实,奖恬退而黜奔竞,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,政府有王曾之重厚,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,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,以为天圣、景祐不尽之用。虽缙绅之议论,台谏之风采,道学之术,科举之文,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,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,兵不骄,财不匮,官不冗,士不浮,虽庆历之盛,亦有所不及也。 ②而宋朝之指目为小人者,自钦若(王钦若)、丁谓始...故当时知二子之奸者,王旦、李沆而已。 ③灵州之议,当以辅臣之言为是,而李沆、杨亿之言为非。

脱脱:李沆为相,正大光明,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,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,无愧宰相之任矣。沆尝谓王旦,边患既息,人主侈心必生,而声色、土木、神仙祠祷之事将作,后王钦若、丁谓之徒果售其佞。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,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,后神宗信用安石(王安石)变更之言,驯至棼扰。世称沆为“圣相”,其言虽过,诚有先知者乎!

敖英:呜呼!二公(李藩、李沆)可谓能执大臣吁(阙)弗之义矣。

邵经邦:①愚观引烛焚诏之事,未尝不叹文靖之风烈也。夫封还犹美事,补缀亦盛典,而况於焚之乎。非其存心之廓然,太公所见之确然不易,未有不以利害动于中者也。且刘氏何为者,以其族则至微也,以其艺则至卑也,以其姓则至远也。扁扁之石履之卑兮,帝盆不思耶。而赋性警敏通晓书翰,于政之渐肇基于此。沆之先见,岂惟阴却履霜之微,而且明拒如纶之旨。他日李迪之不肯从谈,杨亿之不从草制,是皆闻风而起者。熟谓一时之举措不足,以关一伐之得失耶。 ②此李沆之论(指李沆论密奏之事),万代所瞻仰也。

归有光:人主为之改容,奸萌为之弭息,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,此正直之臣也。其在于古,若排闼、折槛、引裾、坏麻之类,皆可以言正直也。其大者,如汲黯、萧望之、李固、宋璟、张九龄、陆贽、李沆、范仲淹、李纲之徒是也。

李贽:李仆射真阅历世故之人。

王夫之:① 三代以下之材,求有如顾雍者鲜矣。寡言慎动,用人惟其能而无适莫;恤民之利病,密言于上而不炫其恩威;黜小利小功,罢边将便宜之策,以图其远大。有曹参之简靖而不弛其度,有宋璟之静正而不耀其廉。求其德之相若者,旷世而下,唯李沆为近之。② 自开元以后,河北人材如李太初、刘器之(刘安世)、司马君实(司马光)者,盖晨星之一见尔。③ 周莹、王继英之尸位中枢,不足责也。张齐贤、李沆之咎,又奚辞哉?沆之言曰:“少有忧勤,足为警戒。”此士燮内宁外患之邪说也。沆者,宋一代柱石之臣也,而何是之述焉? ④ 李文靖自言曰:“居位无补,唯中外所陈利害,一切报罢,可以报国。”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。此可以当之矣...文靖之及此,迥出于姚元之(姚崇)、陆敬舆(陆贽)、司马君实之表,远矣。...唯文靖当国之下,匪徒梅询、曾致尧之屏息也;王钦若列侍从而不敢售其奸;张齐贤、寇凖之伉直而消其激烈;所以护国家之元气者至矣。文靖没,宋乃多故,笔舌争雄,而郊原之妇子,不能宁处于枲园瓜圃之下矣。

谷应泰:宋臣李沆之言曰:“人主当知四方艰难,不则土木祷祠,次第并作。”而伊尹之训太甲,亦曰:“酣歌恒舞,时谓巫风。”此皆豫大之良规,嗣王之炯戒矣。

《历代群英歌》:潘美征伐多绩,李沆先见知人。

蔡东藩:灵武为河西要塞,岂可轻弃。何亮一疏,言之甚明,而张齐贤、李沆等,俱主张弃地,实书生畏葸迂谈耳。

黎东方:咸平诸相中,李沆为相时间最长,也最受信任。...咸平时期,外有契丹的骚扰和西夏的攻略,内有益州王均率领的士兵叛乱,已非年号所显示那样的一切太平。但真宗在咸平初政时,没有任用小人,朝廷也没有大折腾,这应与在咸平时期始终为相的李沆有密切关系,他去世不久已有“圣相”之誉。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,却有可取之处。

王瑞来:宋代的君臣合作下的宰辅,实由李沆肇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