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撰一词的来历
• 阅读 0
宋朝有一个叫杜默文人,喜欢写诗,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,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,文不像文,实在不伦不类。因此,人们每逢看到不象样的诗文或不合逻辑的,就脱口而出:“这是杜默撰写的。”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“杜撰”。后来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、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。 1、杜默(1021-约1089),字师雄,宋濮州(治今山东鄄城北)人。神宗熙宁九年(1076)以特奏名获进士出身,任新淦(今江西新干)县尉。他是道学三先生之一的石介的学生。庆历二年,石介主持太学,杜默与他辞别还乡,石介作《三豪诗》赠别,诗称“曼卿(石延年)豪于诗,永叔(欧阳修)豪于词,师雄歌亦豪,三人宜同称”,故有“三豪”之称。杜默为诗多不合律,苏轼等多有诋讽。有《诗豪集》一卷。 2、杜默,宋荆湖路汉川(今属湖北)人。现存其《用城记》一文。见于宋代刘斧《青琐高议》别集卷七。 3、杜默,和州(治所在今安徽和县)人。见于宋洪迈《夷坚志》,该载和州有位文人杜默,大约是南宋中期人,屡屡科举不中,于是跑到乌江霸王庙里痛哭,感动楚霸王神像为之流泪。后世许多文人将这一故事编为戏曲,称“杜默戏”,影响较大。康熙中期以来,多将这位杜默与濮州(山东鄄城)杜默混作一人。今安徽和县丰山杜有一古梅,称“半枝梅”,传作宋杜师雄所植,就将两杜默误作一人。
标签:
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